挂职人:谢通
挂职经历:在音符与心灵间穿行
在南宁市艺术剧院短暂而充实的两个月里,我深度参与了青年歌手的艺术指导工作,与几位极具潜力的青年声乐演员荆程、银悦西、 龙泉鸿、曾丁菊等共同探索声乐艺术的奥妙。这段经历中,许多片段如歌般烙印于心。
在指导歌手荆程处理《冰凉的小手》时,我们不仅关注高音技巧的稳定性,更深入探讨了鲁道夫这个落魄诗人初见咪咪时复杂的情感层次——惊艳、好奇、试探与油然而生的怜爱。如何通过声音的明暗、语气的急缓甚至呼吸的深浅,去外化这种一见钟情下翻涌的内心波澜一次次的反复练习与情境模拟,让我看到他如何将技术难点转化为情感表达的契机。他演唱《爱永在》时,我们又着重挖掘了郭建光作为指挥员的沉着与对乡亲的深情,赋予英雄人物更接地气的温度。
与银悦西合作演唱《沂蒙山,永远的爹娘》时,音色清亮但初时略显生硬。我们重点剖析了这首作品承载的厚重沂蒙精神与军民鱼水情。我引导她查阅沂蒙历史资料,想象自己就是那位送郎参军、含泪守望的沂蒙红嫂。当她逐渐将那种质朴、坚韧、无私的大爱融入歌声,特别是爹娘啊这一声呼唤,从技巧性的高音变成了饱含热泪的灵魂呐喊时,整个排练厅都为之动容。《蝴蝶飞》中则侧重声音的灵动飘逸与意境营造。
在与龙全鸿演绎《偷洒一滴泪》这首经典意大利艺术歌曲时,精准把握Bel Canto的风格是核心。我们逐句雕琢意大利语的发音吐字,追求如珍珠般圆润连贯的音色,并探讨内莫里诺在误会心上人移情别恋后,那种表面克制、内心翻江倒海的状态。如何用声音的微妙控制,如渐弱、半声等,去表现音乐的情绪,他严谨的态度和对细节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
与女高音曾丁菊的《故乡是北京》充满京韵大鼓的风味。我们着重处理方言韵味、装饰音的运用以及说唱结合的特殊节奏感,力求在舞台上活灵活现地展现老北京的风情与游子的眷恋。而在指导《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这首充满革命激情的经典时,则侧重声音的爆发力、戏剧张力的构建以及如何用真挚的情感传递信仰的力量。她学习能力强,能迅速抓住不同风格的核心特质。
挂职体会:艺术之根深植于沃土
这段在南宁市艺术剧院的挂职经历,远不止于专业技能的传授,更是一次深刻的学习与自我提升:
1.教学相长,深化专业认知: 在指导青年歌手进行人物塑造和音乐处理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解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也是我对声乐艺术规律、不同作品风格精髓再认识、再深化的过程。艺术指导不仅是输出,更是对自身理解的检验与升华。
2.洞察需求,实践方知灼见: 深入一线,我切身感受到基层院团青年演员对专业提升的迫切渴望。他们的优势在于良好的嗓音条件和学习热情,但在作品深度理解、角色塑造能力、音乐表现层次等方面普遍存在提升空间。这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未来艺术指导工作应如何更具针对性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3.艺术传承,根植于人文情怀: 无论是西方歌剧的经典演绎,还是中国民族声乐与现代创作歌曲的表达,其核心都在于传递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与荆程、银悦西等歌手共同挖掘作品背后的故事、地域文化、人物精神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技巧服务于情感,艺术的生命力最终扎根于对“人”的理解和对时代精神的感悟。南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剧院演员们的质朴热情,为这份艺术传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4.责任在肩,助力地方文艺繁荣: 亲身参与地方文艺院团的建设,深感责任重大。青年演员是艺术发展的未来,能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支持,助力其成长,进而为丰富南宁乃至广西的文化艺术生态贡献一份力量,是此次挂职最珍贵的意义所在。我看到了地方院团的活力与潜力,也更加坚定了服务基层、服务艺术事业的信念。
总而言之,南宁市艺术剧院的挂职经历,是一次专业能力淬炼、艺术视野开拓与人文情怀滋养的宝贵旅程。它让我更坚定地走在声乐艺术指导的道路上,致力于点燃更多青年歌手的艺术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