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下午,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在教师发展中心408“艺馨坊”召开《艺术采风》课程专题研讨会。会议围绕“阅山水、寻非遗、访民俗、品文化”的主题,分为两个阶段展开,分别由谢俊琳老师和陆娇娇老师主持,就本学期艺术采风课程的区内、区外路线安排、教学内容及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第一阶段,谢俊琳老师作为本环节的主持人,系统介绍了以广西三江县和融水县为核心的采风路线。她指出,三江作为中国最大的侗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侗族木构建筑、侗族大歌等,而融水则以其苗族文化和自然生态见长。课程将带领学生深入大侗寨、程阳八寨、丹洲古镇、梦呜苗寨等地,通过实地考察、非遗体验(如扎染、吉祥花制作、苗绣等)以及参与百家宴、篝火晚会等民俗活动,全方位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谢俊琳老师在会上介绍《艺术采风(一)》课程三江+融水采风路线
谢俊琳老师特别强调了采风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包括住宿、交通、餐饮等方面的规范安排,以及学生情绪管理与环境适应的引导。她表示,课程不仅注重艺术素材的收集与创作,更关注学生在陌生环境中的自我调适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陆娇娇老师在会上介绍《艺术采风(二)》课程采风路线
第二阶段,陆娇娇老师接过主持,先后介绍了贵州与泰国两个方案采风线路。首先,介绍了贵州段锁定荔波喀斯特、西江千户苗寨、丹寨万达小镇等站点,拟安排蜡染、鸟笼制作、马尾绣三项非遗大师课,并预留峡谷写生与苗寨口述史访谈时段;泰国段则对接曼谷、工商大学及暹罗百丽宫资源,穿插Mini工商管理课程、大皇宫建筑速写、曼谷文化艺术中心(BACC)当代艺术工作坊及泰拳体验实现“非遗+商科+街头艺术”三维浸润。
陆老师根据行程安排、服务标准与安全保障作了详细说明,包括动车往返、住宿餐饮、保险配备及导师全程跟进等,确保采风活动既充实又安全。
环境设计系教师围绕课程目标、教学节点与风险防控展开热议
本次研讨会不仅明确了《艺术采风》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践路径,也体现了环境设计系在艺术教育中注重文化传承与实地体验的教学理念。通过“区内+区外”双线并行的采风模式,学生将在真实的文化场景中汲取灵感,提升审美素养与创作能力,同时增强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同与尊重。
据悉,本学期艺术采风课程将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区内、区外同一时间,分别前往三江、融水与贵州/泰国开展为期7至10天的实地采风。课程团队也将持续优化行程细节,确保艺术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图:环境设计系
文:席艺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