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AI赋能教育新路径:环境设计专业召开AI课程思政研讨会

时间:2025-06-27 来源:艺术学院

   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数字化与思政融合教学改革创新,6 月27日,环境设计系成功召开“环境设计AI课程思政研讨会”。系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AI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价值、实施路径及教学创新展开深入研讨,为构建“智能+教育 的新型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锚定 AI 融合方向:从教育趋势到办学特色的双向切入
   环境设计专业带头人杨通明副教授指出,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AI技术已成为推动环境设计教育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从参数化设计、虚拟空间构建到智能设计优化,AI 工具正重塑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结合我校“应用型、创新性、特色化”的办学定位,杨通明强调,AI 课程融入需紧扣“实践导向”,例如可通过 AI 辅助设计软件实训、虚拟仿真项目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掌握传统设计方法论的同时,具备应对智能时代行业需求的核心竞争力“当 AI 能够快速生成空间布局方案时,教师更应聚焦培养学生的创意策划能力与人文审美素养,这正是 AI 技术无法替代的教育核心价值。”

  

   一线教学实践:AI 工具融入课堂的创新案例分享
   专业教师杨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AI在环境设计手绘与方案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索》。她介绍,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居住空间设计》等课程中,已尝试引入 AI图像生成工具与参数化设计软件,引导学生通过 AI 快速生成概念设计草图,再结合人工优化完成方案深化。“一名学生在设计社区养老空间时,利用AI生成了20组不同风格的空间意象图,从中提炼出‘适老化+智慧化’的设计概念,大大提升了前期创意效率。”杨斯老师提到,AI工具不仅缩短了设计周期,更激发了学生的跨界思维——部分学生尝试将 AI生成的自然纹理与传统榫卯结构结合,形成了兼具科技感与文化底蕴的设计方案。

   构建 “新老结对” 机制:双向赋能推动 AI 教学提质

   为加速 AI 技术在全系课程中的普及,会议重磅推出“老带新”教师结对帮扶计划。根据安排,资深教授将与青年教师结成教学共同体,通过“理论指导+实操培训+课程共建”的模式,实现经验与创新的深度碰撞“老教师熟悉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痛点,青年教师对AI技术敏感度高,这种组合能让AI融入课程少走弯路。”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环境设计专业 AI课程建设理清了思路,更搭建了“技术赋能+教学创新+团队协作”的发展框架。随着“老带新”机制的持续推进,该系将进一步探索 AI 在毕业设计指导、校企合作项目中的应用场景,推动智能技术从教学辅助工具向创新教育生态的核心要素升级,为培养适应智能建造、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一审:蔡嘉玲 二审:刘雨萌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