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聚光灯下的旋律渐行渐远,当校园里的掌声化作回响,有人选择将艺术的热情,融入更广阔的天地。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校友周琳富的故事,就是这样一首从舞台走向田野,从青春歌者变为乡村引路人的动人乐章。他用一句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做个好人”作为人生格言,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坚守与奉献。
参加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乡村振兴发展峰会(周琳富)
校园芳华,艺路生辉
时光回溯到2012年,年轻的周琳富带着对音乐的热爱,走进了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的门…,他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用才华赢得了掌声。看,那一座座奖学金的奖杯,那一项项“三好学生”的荣誉,还有那作为主要演员,在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上连续三年斩获一等奖的辉煌——从《上梁》到《春播》再到《渡戒》,他用自己的表演,生动展现了壮乡人民的生活画卷,也为自己在大学时光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那时的他,是舞台上的闪耀之星,怀揣着梦想与才华。
文艺汇演周琳富(中间)
扎根沃土,谱写新篇
毕业后的周琳富,并未停下脚步。他响应组织号召,将人生的舞台搬到了凤山县长洲镇那拉村,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这不仅是角色的转变,更是人生舞台的全新开启。从聚光灯下的艺术表演,到田间地头的基层工作,他似乎完成了从“舞台艺术家”到“乡村建设者”的华丽转身,但这背后,是他从未改变的初心——做个好人。
河池那拉村养鸡场工作中(右一周琳富)
在沃野田间,周琳富没有忘记在母校学到的“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的校训。他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扎根基层,像一棵坚韧的树,深深扎根于那片土地。他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新路径,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立志打造属于他们村的工作队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这一年来,他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在各项工作中被县级以上表彰多次,年度考核也连年优秀。他就像一颗火种,在乡村的土地上,点燃希望,传递温暖。
母校寄语:恩情难忘,共盼荣光
“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母校恩重,学子情深,祝愿母校越来越好。” 这简短的话语,饱含着周琳富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祝福。无论身在何处,母校的教诲与滋养,始终是他心中最温暖的底色。他用行动证明,走出校园,也能将这份“中国魂”与“国际视野”融入最朴实的奋斗中。
那拉村第一书记周琳富工作照(右一)
结束语:平凡中的伟大,坚守里的光芒
周琳富校友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着最打动人心的力量。他告诉我们,人生的舞台可以有很多种,无论在聚光灯下还是在乡间小路上,只要心怀善意,脚踏实地,做个好人,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让我们为这位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校友点赞,也祝愿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挥洒汗水,收获更多的幸福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