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工作典型案例(四):从绝望到希望  再次扬帆起航

时间:2025-07-21 来源:艺术学院

   案例简介:

   小东是一名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患有重度抑郁症并伴随躯体化症状。晚上病情发作时,他难以控制自己,甚至有自杀倾向。然而,小东的父母对此并不重视,认为这只是情绪问题,要求他自己调整。小东感到无奈,逐渐对病情发展持无所谓的态度。

   案例定性分析:

   1.心理健康问题:小东患有重度抑郁症,伴随躯体化症状,属于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2.家庭支持缺失:父母对抑郁症缺乏认知,未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理解,导致小东感到孤立无援。

   3.自杀风险:小东有自杀倾向,表明病情已发展到高危阶段,急需紧急干预。

   4.社会适应困难:作为大一新生,小东可能面临学业、社交等多重压力,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心理负担。

   问题关键点:

   1.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小东的抑郁症已发展到重度,伴随躯体化症状,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家庭支持的缺失:父母对抑郁症的误解和忽视,导致小东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和理解。

   3.自杀风险的干预:小东有自杀倾向,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悲剧发生。

   4.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小东需要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朋友、同学、老师等,以帮助他度过难关。

   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一)紧急干预:

   1.主动约谈,认真倾听,确立信任:发现小东有自杀倾向的情况后,主动询问关心其学业发展情况,并与他沟通约定具体的谈话时间和地点。在与小东的谈话过程中,认真倾听小东本人对自身身体情况的个人陈述和自我归因,期间可通过点头示意等方式传递老师对他陈述的尊重,并表示出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尽力缓解小东因为自身身体情况而担心被父母责骂的害怕心理,让小东感觉到老师的诚心和对自己的关怀,确立基本的信任关系。

   2.联系家长:辅导员立即联系家长,开导并让家长立即到校了解处理。

   3.紧急心理援助:在自杀风险高的情况下,应立即联系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或前往医院急诊。

   (二)专业治疗:

   1.心理治疗:安排小东接受定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或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以缓解症状。

   (三)家庭干预:

   1.家庭教育:通过心理医生向小东的父母普及抑郁症的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病情的严重性。

   2.家庭治疗:建议小东和父母一起参加家庭治疗,改善家庭沟通和支持系统。

   (四)长期跟进:

   1.定期复查:确保小东定期接受心理复查,监控病情发展。

   2.持续支持:辅导员和心理医生应持续关注小东的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经验与启示

   1.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可以防止病情恶化。

   2.家庭支持的关键作用: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庭成员需要接受相关教育。

   3.多维度支持系统:建立包括专业治疗、家庭支持和社会网络在内的多维度支持系统,有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4.持续关注与跟进: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的关注和跟进,以防止复发。

 

一审:蔡嘉玲 二审:刘雨萌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