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主办的“刘三姐甲防震减灾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在广西群众艺术馆明星剧场举行。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文化志愿服务队作为高校艺术代表,以原创合唱作品《这一瞬间》精彩亮相,用艺术语言诠释防震减灾知识,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科学与美育交融的科普盛宴。
“当大地颤动的一瞬间,我们用知识护住希望的光……”伴随着悠扬的钢琴前奏,合唱团30余名成员身着象征希望与力量的演出服,以多声部合唱形式演绎《这一瞬间》。
作为广西高校防灾减灾的艺术志愿服务队,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团队在此次活动中展现出鲜明的学科特色。艺术学院副院长赵小梅教授表示:“此次演出是学院‘服务性学习’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未来我们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防震减灾等社会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青年用艺术智慧守护生命安全。”
据合唱团指挥范老师介绍,为精准传递防灾知识,合唱团前期赴自治区地震局开展专题培训,邀请地质专家解读歌词中的科学逻辑,“我们用三个月反复打磨作品,既要保证艺术感染力,又要确保每个科普知识点经得起推敲。”合唱团钢琴艺术指导张老师表示。这种严谨态度赢得自治区地震局高度评价:“高校艺术力量让防灾科普摆脱刻板说教,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在2024年的广西防震减灾科普志愿服务中,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文化志愿服务队荣获优秀组织奖
合唱团指挥范宝印老师荣获先进个人
演出结束艺术学院领导老师与合唱团同学合影
艺术学院领导、获奖师生与广西群众艺术馆馆长合影
今年防震减灾日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在当晚的活动中,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文化志愿服务队用艺术的形式为“刘三姐甲防震减灾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注入青春力量。防震减灾科普节目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连接专业知识与大众认知的桥梁,广西防震减灾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于2023年正式启动,在广西群众艺术馆的带领下,各高校积极推广“小团队、大服务”的文化志愿服务方式,不断扩充“刘三姐文化旅游志愿服务队”的队伍规模。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于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的创作与推广工作中,创作了多个有质量、有温度的防震减灾科普作品,以群众文艺的方式讲好广西防震减灾故事。
正如赵小梅院长所讲:“本次科普艺术实践是我院深化‘服务性学习'教育改革的关键成果,标志着艺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实现深度耦合。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社区科普驻演、乡村安全墙绘等项目,引导青年学子以舞蹈编创、音乐叙事、视觉设计等专业技能参与公共安全建设,实现美育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共生共融。”